俗话说“没过十五都是年”,本周,虽然各行业已陆续回归工作正轨,但在家政、保洁等一些服务业,部分返乡过年的人员还未回京。没有了他们助老,社区里的独居、空巢老人过得怎么样?是否有人照料?能不能吃上一口热乎饭?这样一些问题令人牵挂。
春节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公布了第三批999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名单,东城区和平里街道东河沿社区、东直门街道清水苑社区成功入选。超长假期更加考验为老服务。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假期服务是怎么样做的?记者前往这两个社区展开探访。
“安全最重要,尤其是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我们心里这根弦总得绷着。”当问起社区为老服务工作的重点时,东河沿社区与清水苑社区工作人员的答案不谋而合。查阅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评分细则(试行)》,这两个社区最关注的问题正是其中的前三项内容——排除安全风险隐患、社区防火、降低老年人生活风险。其中,独居、空巢、失能老人成为被关注的重点人群。
和平里街道东河沿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千人,占居民总数的1/5,8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200人。春节前,社区党委书记邵伟民带队,到着重关注的老人家中拜年,除了送年货、送春联,还有一个“大礼包”是专程为老人们准备的。“大礼包里包括灭火毯、灭火器在内的防火四件套,我们负责教会老人怎么用。”邵伟民说,东河沿小区2015年就完成了适老化改造,这给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创造了更好的条件。硬件上带来的便利,对于高龄老人来说还不够,用火用电安全得时刻叮嘱。尤其逢年过节,家人团聚亲友串门,老人高兴之余也容易放松警惕,所以社区得想在老人前面。
在东直门街道,清水苑社区副主任于全冬、社区服务站站长张红云春节前就在张罗着一件事——给高龄独居老人家里免费安装感应式报警器。“它能感应到您的活动,如果长时间没有感应,我们包片儿的社工、您子女的手机就会接到报警。”住在2号楼的关阿姨十分关心这个小物件,于全冬仔细向老人解释道。
清水苑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也接近千人。于全冬说,很多老人的独立性很强,做事也都有自己的一定之规,习惯自己打理生活,但是随年纪增长,有极大几率会出现力不能及的情况。“比如,登梯爬高挂个窗帘,老人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一旦有一次闪失了,就非常有可能出危险。所以对于生活中也许会出现的各种危险,我们不仅要提前通过劝导、提醒来规避,还得在危险发生时尽快发现,及时提供帮助。”
春节期间,部分为老服务的单位、企业放假了,在人员力量下降的情况下,社区老人的生活仍能有保障吗?东河沿社区、清水苑社区都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在东河沿社区,今年春节很多高龄的老人都被子女接走过年了,留在社区需要照顾的老人还有6位。每栋楼都有对应的包片社区工作人员,这6位老人的生活所需,包片社工要随时关注。邵伟民既是社区党委书记,同时也是小区3号楼的包片社工。春节前她就开始入户走访,给老人留了自己的电话、微信。入户前,她先找了社区物业,仔细地了解了物业春节期间的值班情况,要了物业值班人员的电话,入户时一并留给老人,这名物业工作人员和邵伟民一样,会为老人提供一对一的服务。无论是需要买菜、买药还是取快递,或者其他生活需求,老人打哪个电话都能够找到人。离开老人家,邵伟民又找到了老人的邻居,拜托他们随时关注老人的情况,如果老人两三天都没出门或者敲门无人应,一定赶紧联系社区。由此,社区、物业、邻里三方守望,保障高龄老人踏实过年。
清水苑社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春节休假,于全冬得知消息后赶紧通过街道了解了周边几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春节值班的安排。记下了距离最近的几家正常开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电话和去往路线,于全冬挨家挨户通知老人。
和东河沿社区相仿,清水苑社区里,时刻关注老人生活的至少有“三双眼睛”。除了包片社工,各楼的楼长也扛起了这份责任。这里的居民楼层数较高,每栋楼除了楼长,每隔几层还设置了一名楼门管家,让为老服务的工作更加细化。
程爱兰老人年近80岁了,她不仅是楼长,同时也是楼门管家项目的发起人。在多年前的一次党支部会议上,程爱兰提议梳理统计社区需要帮助的老人,由党员、志愿者各领任务,实行一对一帮扶。“程阿姨她们楼里有一位独居老人李阿姨,已经90岁了,程阿姨就是从那时起,主动和李阿姨结成了对子,一直到现在。”于全冬说。
今年春节,地坛庙会重回公众视野,再迎八方来客,这也是地坛近几年来最热闹的一届庙会。地坛公园在和平里街道的辖区范围内,为了做好庙会周边的治安、交通、卫生等一系列保障工作,相关各方紧密配合,其中街道、社区也成为了主力军。
庙会期间,游客密集区与居民的活动范围有交集,无论哪一边顾及不周都可能会产生投诉。属地原本担心会迎来一波12345热线投诉的高峰,但几天下来,这一情况并未出现。邵伟民说,这不仅是社区的努力,更依靠20多位社区老年志愿者发挥的巨大作用,他们的经验和热心肠为游客和居民化解了很多难题。经过这件事,社区很多老人也吐露心声:真正的“老年友好”,除了衣食住行便利之外,还离不开老人的精神生活也能得到极大满足。
“有用使人不寂寞”。龙顺英阿姨今年67岁了,在东河沿小区住了20多年,自打退休后,就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今年春节,她戴上红袖标,站上了庙会周边的党员先锋岗。
刚一上岗,龙顺英就面临很多细碎繁琐的工作。庙会该从哪个门进?用老年证、残疾人证买门票有没有优惠?地铁封站了,最近的公共交通去哪儿找……从大年初二庙会开始迎客,龙顺英做得最多的事就是给来往的游客答疑解惑。她说自己一点儿也不觉得工作繁琐,因为这是大伙儿对她的信任,对社区志愿者的信任。
庙会举办期间,地坛公园周边部分路段限行,这些路段和通往社区的道路有交集,居民正常开车进出小区怎么办?为此,社区提前和交管部门沟通,并且打印了车证,向居民发了领车证的通知。担心有居民没接到通知,社区又做了第二手准备,在小区里设置了临时点位供居民领车证。即便是两手准备,仍难免有居民疏忽。社区的老年志愿者就成了兜底的最后保障。有了这三道保障,统计发现,春节期间,辖区没有因通行问题产生投诉。
像龙顺英一样,在和平里街道、东直门街道,都能看到很多老年志愿者。一位老人说,在年轻人看来,可能让老人吃喝不愁,有唱歌跳舞的地方就做到位了,其实很多老人奉献了一辈子,并不愿意彻底闲下来。“还是想多发挥余热,甭管是帮助邻里,还是给社区工作出出主意,有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还能做,‘老年友好’,我就是这么理解的。”本报记者 景一鸣 文并摄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